蒙德里安 Pieter Cornelis Mondriaan (1872~1944)
荷蘭畫家。其父為一所喀爾文教會小學的校長。在父親的堅持下,他拿了一個學位,但其後立即開始學習繪畫課程。1893年首批作品展出,這些作品承襲了荷蘭風景畫和靜物畫的主流趨勢。後來他與傳統決裂,成為風格派的代表人物。1920年左右發表的《論新造型主義》表達了他的成熟風格,即基於直線、直角、三原色和白、灰、黑之間最簡單的協調組合(如《黃色和藍色的構圖》,1929),以純粹客觀的眼光來看待現實。此後的二十年裡他的繪畫一直有新造型主義的風格,直到他逃離戰亂的巴黎,先去了倫敦,1940年來到紐約。城市生活脈動和美國音樂的新節奏激發了他的靈感,他放棄了簡樸冷峻的構圖風格,代之以一系列小方塊和矩形,聯結成了斑斕的垂直和水平直線的有節奏的流動。他後期的傑作(如《百老匯布吉-伍吉》,1942~1943)就表達了這一活潑的新風格。他的成就對20世紀的藝術、建築和圖形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心得:
從觀察原圖再來用photoimpact手繪最後到processing打程式繪畫,
過程中感觸良多,手繪雖然方法單純但是畫出來的圖比較沒那麼精緻,
利用processing 的程式語言一個個指令來繪圖,感覺好特殊,像這張圖
矩形+線條的指令較多,函數裡的座標選取要很細心還有指令的先後順序等等,
不過抓久就抓出絕竅了,畫出來的圖令感到成就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